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暑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绵阳师范学院“走进乡村基层——青年在行动”实践团队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于2022年8月10日来到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漩村被岷江环抱,位于五通桥区南部,四面环水、地势低洼,是典型的江心岛。在2020年“8·18”特大洪涝灾害中,全村房屋被淹。“8·18”特大洪涝灾害后,已投资两亿元对双漩村实施恢复重建。村里不仅修筑防洪堤坝、防洪高台等硬件,还完善应急预案、联保责任体等软件,“软硬兼施”筑起防汛高墙。
绵阳师范学院“走进乡村基层——青年在行动”实践团队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审计学专业7名2021级学生组成,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啸、团总支书记李杨带队指导,一行踏上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道路。本次社会实践在双漩村开展“走访村落——聚焦灾后重建”“迈步生活——普及反诈防骗”“着眼健康——开展乡村宣讲”“守望乡村——科学环境保护”“追寻足迹——感悟红色历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活动筹备阶段,根据《团章》要求,实践团队向学院团总支申请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并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选举出了临时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以保证在实践过程中团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8月10日中午,实践团队成员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党总支书记徐进一行在建设中的村委会会面,进行了简要的交流。徐进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双漩村的历史背景、受灾重建以及产业经济振兴发展情况,向绵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支持。指导教师马啸介绍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对双漩村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要求实践团队要有组织、讲纪律、懂规矩,力争将社会实践与当地老百姓的需求有机结合,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积极锤炼,不搞形式,扎根乡村,做出成绩。

实践纪实:
8月10日晚,小队成员来到重建后的双漩村开展“普及反诈防骗”。双漩村中老年人口众多,很容易陷入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当中。实践团队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和现场讲解的形式,为大家介绍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等多种常见电信诈骗类型。通过穿插典型案例的讲解,生动形象地普及了诈骗带来的危害,手把手帮助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进一步加强加深了广大群众对防电信诈骗的理解和认识。

8月11日,团队成员在双漩村开展了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关于“灾后重建”的问卷调查。共发出200余份问卷,经过统计大部分村民对于政府办事效率,资金或其他保障,救济补贴等方面都感到满意,其中有61.11%的村民对政策落实方面感到满意,有40.73%的村民表达希望后续能够获得技能培训,以提高劳动能力,相关数据已经报送村委会供后期决策使用。

8月12日,小队成员来到了当地的菜市场,体会金粟镇早晨的“闹市”。双漩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蔬菜种植,小镇的菜市场充满了绿色健康的气息。在集市,小队成员再次宣传了健康知识,希望能增强村民健康知识意识,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宣讲团的小队成员通过互联网直播,为村民们进行了主题为“着眼健康,预防疾病”的线上微课。


8月13日上午,小队成员来到了当地的“张公馆”,接受了党史教育。这里是川军刘文辉部第二混成旅旅长张仲铭在五通桥的寓所,1923年刘伯承任第二混成旅旅长时,于激战中大腿负重伤,在此养病。在此期间,刘伯承深入五通桥的劳苦阶层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从南到北的实地考察,刘伯承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地在救国救民,决心跟共产党走,并于1926年5月入党。
8月13日下午,小队成员来到灾后重建的双漩村参观灾后建立的防洪高台。为了防汛抗洪,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从防灾到救灾减灾,村里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民兵、医务人员等各3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以及一支自救互助队,确保发生险情时第一时间响应到位。按照洪水“五十年一遇”设计建成了三个高台,每个高台服务半径300米,可容纳1200人,高台上还储备有生活物资。高台在平时也没有闲置,最下面一层作为临时停车地点,最上面一层修有篮球场,可谓是做到了物尽其用。

(上图:2020年8月18日双漩村受灾情况)
(下图:双漩村灾后重建新貌)

为深入学习百年党史,汲取榜样力量,“走进乡村基层——青年在行动”实践团队临时团支部还走访了乐山市沫若广场,开展研学主题团日活动并参观了中国汉地佛教文化瑰宝乐山大佛(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学习,近距离的感悟榜样的事迹与大佛的巍峨,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加快乡村发展,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这个指标,而是要借此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走进乡村基层——青年在行动”实践团队将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契机,推动校地搭建长期合作帮扶桥梁,为推动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丰富了自身的阅历,开拓了眼界,更让大家对于乡村振兴政策和目标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切身地感受到乡村真实的情况,感悟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人的榜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青团把青年人组织起来,是在理想信念感召下坚定信仰的结合、科学主义的结合。”“趁年轻,去基层。” 在双漩村,“走进乡村基层——青年在行动”实践团队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也在活动中感受祖国伟大成就,师生一行都在这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青年们通过深入基层开展振兴活动,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光辉篇章。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图/文:秦雨欣、邹杭州、李晶晶、罗桢、王薇、丰雪、田司傲 审核:马啸 )